【優化服務環境 提升通行效能】
服務是本職,也是效率。方楓偉秉持這樣的理念,牽頭規劃候車大廳布局,投入專項資金對候車大廳重新進行裝修,增設舒適座椅、無障礙衛生間及殘疾人專用通道,拓寬通行通道并優化引導標識,大幅提升旅客通行效率。站前廣場上的無障礙停車位因風吹日曬變得模糊,為節省不必要的開支,方楓偉親自帶隊為停車位補漆。為避開白天炎熱的天氣,他便在夜間,借著周邊商戶透出的燈光,用手中的漆刷蘸取油漆,沿著模糊的印記仔細涂抹,新補的漆線在夜色中格外醒目,像一條蜿蜒的星河,守護著每一個需要的人。
他把服務理念融入志愿者工作,組建常態化志愿服務隊伍,而他自己是一名客運中心站的管理員,也是一名志愿者,在旅客進站引導、幫扶等方面進行熱心周到服務,讓每位旅客都能感受到志愿服務的暖心力量。
有一次,他看到帶著大行李箱、拎著購物袋的女士面對著剛經過安檢的行李犯愁,方楓偉連忙伸出援手,幫助她將行李扶好,還不忘提醒:“您帶這么多東西不容易,別著急,慢慢來。拿好行李,記得到對面候車區候車,有啥需要隨時說!”女士抬了抬手上的袋子,笑著說:“麻煩你啦,這袋東西不重,就是拿多了不好擺弄,有你搭把手省心不少!”這幾句簡單對話,讓車站安檢處滿是溫馨勁兒,志愿服務的溫度,就藏在這一來一往的關心里,看似簡單,卻充滿溫情。
堅守潔凈理念 抓實衛生管理。方楓偉始終堅持“潔凈環境是優質服務的基礎”,他將嚴格的清潔標準融入運營全流程,還時常親力親為,清理車站衛生死角,確保候車環境整潔舒適。他經常交代身邊的工作人員:“整潔的環境能讓人感到身心舒暢,還能有效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。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,旅客看著舒坦,我們工作起來也更舒服。”
【筑牢安全防線 守護出行平安】
從基層一步步走來,方楓偉把漳州客運中心站變成了旅客心中的“放心站”。“安全生產無小事”!四年間,他用“釘釘子”精神抓安全,小到滅火器壓力值,大到車輛制動系統,全流程檢查不留死角,50余次安全培訓、70次隱患整改,讓“平安”二字落地生根。
嚴抓隱患排查,守護環境安全。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,方楓偉帶隊踐行“細致排查、即查即改”準則,聚焦各類場所以及設施設備開展隱患排查。主動對場所設施進行全面檢查,發現問題迅速協同處置,以專業行動及時排除安全隱患,為環境安全穩定筑牢堅實防線。他總說:“隱患排查可是安全管理的“先手棋”,能把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,避免小問題拖成大事故,這既是對環境安全的兜底保障,更是對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的責任擔當。”
強化消防管理,筑牢安全“防火墻”。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,他將“精準檢查、隱患必除”準則融入日常。帶領團隊對水箱、管道等關鍵設施逐一排查,健全消防設施維護體系,通過定期巡檢與維護,守護場所消防安全,為安全筑牢“防火墻”。
強化應急保障,提升處置能力。方楓偉把應急處置當成落實安全工作的一項基本功,從抓培訓和演練入手,提升干部職工的應急處置能力。他將“科學處置、高效聯動”的應急準則貫穿于突發事件處置全過程,完善應急指揮體系并定期組織應急培訓和演練,確保各類突發情況都能得到妥善應對,為旅客出行筑牢安全防線。他對客運中心站干部職工反復要求:“我們必須認真對待每一次應急演練,遇到緊急情況,各個環節才能銜接得上。應急演練不是走形式、走過場,安全從來不是選擇題,而是必答題,容不得半點僥幸和懈怠。”,同時,遇到極端天氣導致交通受阻、旅客滯留時的突發情況,他總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協調調度,全力保障旅客的基本需求與安全。在他身上詮釋了一名交通工作者的信念:交通人的初心,就藏在每一次平安送達里。
【創新發展路徑 激活服務效能】
時代浪潮奔涌,發展命題常新。當前,無論是行業競爭的加劇,還是群眾對服務品質的更高期待,都在倒逼我們突破傳統路徑依賴。他帶著職工跑市場、拓業務,開辟出特色專線,讓偏遠地區群眾出行不再難。閑置場地變身便民服務區,“交通+商業”模式讓老車站煥發新生機。
主動拓業增效,彰顯發展擔當。方楓偉發動職工邁開腳步,走進學校、廠區、廟宇,活用個人人脈與社會資源,積極承攬包車業務,全力保障學校、社區、工廠等人員集中區域的運輸需求,用安全可靠、便捷高效的服務,擦亮國企為民的鮮明底色。
盤活場地資源,拓展營收空間。他在守牢主營業務場地使用底線的基礎上,巧思規劃、精細調整,將部分客車停車場改造為配備充電樁和洗車服務的社會化停車場。這片重新激活的空間每年為車站穩增約40萬元營收,既保障了運輸主業有序運轉,更在滿足社會停車、充電及洗車需求的同時,讓閑置場地迸發持續的實用價值與經濟活
在方楓偉的帶領下漳州客運中心站榮獲“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示范窗口”“漳州市第十三屆、第十四屆文明單位”“交通集團安全生產工作先進集體”等稱號。方楓偉個人連續多年獲得漳州交通集團“優秀共產黨員”“先進個人”“工作標兵”等榮譽。

